吃過午飯,宿衛(wèi)國和警衛(wèi)員小許前往食品廠家屬院接宿安。
恰巧文工團打來電話,柳玉繡只能將搬家這個任務(wù)交給大兒子和大兒媳。
宿池夫妻倆二話不說,在宿淼收拾好的行李上又加了不少東西。
大到紅木梳妝臺,小到幼時玩過的玩具布偶,可見他們從前有多嬌慣原主。
從梧桐街到文化巷開車約莫十分鐘。
車子駛進狀元街,直走到達轉(zhuǎn)角,一株巨大的黃桷樹映入眼簾。黃桷樹下幾個老大爺穿著背心搖著蒲扇,正在下象棋。
一聲得意的“將軍”傳到耳中,宿淼頓時來了勁兒。懶洋洋癱在后座的她一下直起腰肢,毫無形象地趴在車窗上,興致勃勃地看著棋盤。
“哎,車不能進去啊?!?br/>
有人注意到他們了。
宿池趕緊剎車,探出頭問道:“大爺,我看這巷子挺寬的,車子應(yīng)該能進去吧?”
七九年,上面將房子還回來時宿池來過幾次,當時整個文化巷都亂得很,好多房子都被非法入住了。住進來的人魚龍混雜,又因住房緊缺,便將這些房子折騰得面目全非,做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改建。
譬如宿家的,原本雅致的布局全被破壞了,光是修補和復(fù)原都花了不少錢。
實際上,他們家這處院子被哪個單位征去辦公了,破損程度已經(jīng)是文化巷最小的。
別人家的花費只多不少。
宿池第一次到這邊來時,就發(fā)現(xiàn)文化巷比別的胡同寬了兩~三倍。
回家一問才知道,整條街道差不多有三四百年歷史,因連續(xù)出過三位狀元而得名。
后來,人們將這條狀元街重新規(guī)劃,把每條巷子都擴寬,以方便馬車進出。
“寬倒是寬,但里面已經(jīng)堵了一輛車,你再進去的話這不是就完全堵上,誰也挪不出來嗎?”
八十年代能開汽車的人不多。
但文化巷的住戶大都是隔壁安南大學(xué)和安南一中的退休老教師,在文|革前,這些人就住在這兒??梢哉f,他們屬于家境中上的那一批,對汽車已經(jīng)見怪不怪了。
如果車魚兒在這兒,肯定又要得紅眼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