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過后,當盧毓出昌邑,離許都,過官渡,抵白馬之后,袁熙正式開始出手了,一份由左相田豐,右相李儒,長史諸葛亮,司直陳琳共同擬草的討賊檄文迅速從鄴城傳遍天下。
“偽魏曹氏者,地實寒微,昔宦官之后,舉孝廉入仕,然其不思忠君愛國,反包藏禍心,挾天子,而封諸王,窺竊神器,屢屢教導,確毫無悔改,實為天地之所不容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
顯奕乃皇漢后臣,四世三公之后,必奉先帝之成業(yè),荷本朝之厚恩,舉義旗,以清妖孽。南連高句,北盡狼胥,鐵騎成群,玉軸相接,鄴城紅粟,倉儲之積靡窮;江浦黃旗,匡復之功何遠。班聲動而北風起,劍氣沖而南斗平。喑嗚則山岳崩頹,叱咤則風云變色。以此制敵,何敵不摧!以此圖功,何功不克!偽魏若不放棄此逆天而為,百萬雄師,必定南下
燕主袁熙”
綿綿長達數(shù)百字的討賊檄文當中充斥著一股凜冽的寒意,可怕的煞氣,以及對大漢的忠誠。
袁熙的態(tài)度已經(jīng)表露無疑了,不撤銷此封王的滅國之舉,大燕的百萬雄師,必定南下,清君側(cè),而正綱紀。
大燕的討賊檄文一出,頓時將天地的風云,激蕩的更加厲害,燕國的境內(nèi),一片歡騰,士子文人各個驕傲非常,此時此刻,天地之間,只有他們大燕才能改變這樣的局勢。
而其他各地忠于大漢的文人士子同時歡呼不休,高呼袁熙之名,希望他能盡快南下,驅(qū)除國賊,維護漢統(tǒng)。
然很快,這些歡呼聲就被中斷了,因為曹操,孫權(quán),劉璋,劉表,吳懿迅速開始反擊了,這片檄文早就在他們預料當中。
代表之五方勢力,五大新生王國的討袁檄文很快便尾隨著傳遍了各自的領(lǐng)地,內(nèi)容于大燕的討賊檄文一樣,不過確變成了痛斥,怒罵袁熙。
同時數(shù)量可怕的各地大軍也開始調(diào)動了。
討賊檄文后的第六天,吳王孫權(quán)以程普為吳國前將軍,領(lǐng)兵五萬,自曲阿,抵廣陵,支援平昌,協(xié)助魏國安北將軍徐晃,抵御二軍團。
第八天,襄王劉表,以蒯良,蔡瑁為齊國鎮(zhèn)北、鎮(zhèn)中將軍,領(lǐng)兵六萬,出襄陽,入中原,抵昌邑,協(xié)助魏王曹操,抵抗白馬之五軍團。
第十一天趙公吳懿,命其弟弟吳班為大元帥,統(tǒng)帥漢中四萬大軍,修復路口,出岐山,駐扎長安,威逼函谷。
第十三天蜀王劉璋以嚴顏為主將,冷苞,鄧升為副將,統(tǒng)兵六萬,過涼道,直逼西涼各州府。
短短半個月的時間,四國便調(diào)動了二十一萬先鋒大軍,在加上曹操原本就在各地駐扎的不低于十萬大軍,整整三十一萬大軍威懾大燕,虎視北方大地。
一場驚天動地大戰(zhàn)似乎很快就要爆發(fā)了。
在鄴城,華蓋殿內(nèi)。
“哈哈哈,三十一萬,太少了,五國不該只有這點本錢,看來還想先試試我大燕”袁熙望著手中的奏件冷笑道。
“大王,各位統(tǒng)帥,以及將會所隨行的軍師全部抵達樞密院”李儒回答道,在他還旁邊還站著田豐和李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