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大人一聽這話,氣憤不已,怒聲質(zhì)問:“太子殿下,微臣之女的尸體,如今還在熊家,且還有那么多人瞧見,難不成微臣還會冤枉了殿下?殿下如此行徑,就不怕微臣之女的冤魂回來找殿下?”
熊大人這副模樣,落在大家眼里,就是不畏強權(quán),為女兒討回公道的慈父。若是換一個三皇子一派的人,諸位大臣還覺得此事另有蹊蹺,覺得太子是被陷害的,可偏偏是熊大人,熊大人既不是三皇子一派,也不是太子一派,他是難得的純臣,剛正不阿。
太子臉色沉了下來,回道:“熊大人息怒,孤絕沒做過此事?!?br/>
啟元帝目光陰沉地看了眼太子,太子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儲君,品性如何他再清楚不過了,可熊大人與太子并無過節(jié),卻又出了這樣的事。
溫彥宸昨晚晚飯后就有同僚登門告知此事,見此時還沒有代表為太子出公道話,便舉著玉笏出列,向啟元帝作揖,恭聲道:“皇上,太子殿下品行高潔,又豈會欺辱大臣之女?臣相信此事定有誤會。”
他發(fā)聲之后,支持太子的大臣也紛紛出列:“臣附議,殿下品行,是臣等有目共睹的,此時定有誤會。”
四皇子是支持太子的,也為太子說句公道話:“熊大人,太子殿下若是看中熊大人之女,大可向熊大人提出納為妾,又何必如此辱沒自己的名聲?你說殿下玷污令千金,讓令千金不堪受辱上吊自盡,簡直荒渺至極?!?br/>
熊大人神色一滯,旋即正義言辭道:“四皇子,太子殿下是可以向下官提出,微臣之女能侍奉太子,乃是她的榮幸,可太子殿下酒后卻做出如此行徑,讓微臣之女慘死,微臣作為父親,即便他是太子,即便他醉酒,可醉酒也不能成為犯錯的理由,微臣得為女兒討回公道!”
三皇子一派的見有機會出手,也紛紛站出來附和熊大人,抨擊太子酒后失德,導致大臣之女慘死,如此一來雙方各執(zhí)己見,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。
就在此時,威遠大將軍道:“皇上,臣也相信太子殿下的品性?!闭f著,他凌厲肅殺的眼神掃過抨擊太子的大臣,“或許殿下與熊姑娘真的是被人陷害的也說不定,不如此事先交由大理寺查清此事?”
威遠大將軍是武將,武將是很少在朝堂上發(fā)言的,平日里上朝都是站在金鑾殿上當個擺設(shè),現(xiàn)在忽然間發(fā)言,也是為了太子,他是朝中威名赫赫的老將軍,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他出言,各執(zhí)己見的兩派大臣也噤聲。
溫彥宸附和道:“皇上,臣附議?!?br/>
啟元帝看著不找理由為自己辯解半句,雖然跪著,可腰板挺直的太子,心中惱怒不已卻沒有失態(tài),臉上也沒有恐慌,瞧著尚算鎮(zhèn)定,一副清者自清的模樣,或許真的被人陷害了,便道:“大理寺卿何在?”
大理寺卿出列,恭聲道:“臣在。”
啟元帝臉色陰沉得可怕,視線淡淡掃過諸位大臣,沉聲道:“朕命你十日之內(nèi)破此案?!?br/>
大理寺卿作揖:“臣遵旨,定不辱使命。”
案子雖然交由大理寺處理,但熊大人此時已老淚縱橫,他就一個女兒,夫人早已亡故,他把女兒帶大,要看女兒就要出嫁了,卻死在太子的無恥下作行為之下。
退朝后,不少大臣還想著太子是否真的酒后失德,玷污了熊大人的女兒,熊大人的女兒已經(jīng)上吊自盡,想來是真的確有此事,只是太子也不像是會做這種事的人,不過醉酒后會如何也難說。
三皇子見太子面無表情地走出金鑾殿,遂信步上前,關(guān)切地問:“皇兄,到底怎么回事,你怎會做出這種事?臣弟是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的?!?br/>
太子見他表面上關(guān)切,實則幸災(zāi)樂禍,倒也沒有惱怒,不然顯得自己惱羞成怒,道:“叫三皇弟憂心了,相信大理寺會還孤一個清白?!?br/>
太子如此鎮(zhèn)定,三皇子心思在瞬間百轉(zhuǎn)千回,附和道:“臣弟也信大理寺會還皇兄一個清白的?!?br/>